孩子学习不理想,除了能力、方法有问题,还有家长们时常忽视的情绪因素。鼎点娱乐少儿创意美术加盟中心的老师告诉我们,家长要耐心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梳理情绪,这样既能融洽亲子关系,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鼎点娱乐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们今天的主题不聊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是要分享“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因素”。这些可能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着急上火,不是训斥就是强制着学习,但是,效果往往很差,什么原因呢?那就一起来关注——情绪,这个话题。
爸爸妈妈和孩子双方都在寻求这样的情感,它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使我们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流露出感情。越是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越容易表现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孩子很容易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沮丧时会发脾气,害怕时出汗和发抖,伤心时大哭。但是,我们能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吗?
【案例】
星期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正在伤心地哭泣,然后时不时地念叨着:我不想去弹琴,就是不想弹。我回头看了妈妈一眼,妈妈因为孩子的反应也显得很烦躁,更加气愤地指责起来:是你自己想弹的,是你自己说你能坚持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你以为你爹妈的钱是大西北风刮来的?
跟着这对母女一起走出电梯,我摸了摸孩子的后背,对她说了一句——星期天是想多玩一会儿是吗?孩子委屈地点了点头,慢慢的减小了哭泣的声音,但还是很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去上钢琴课了。
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不管是学什么,在某一个阶段孩子可能都觉得枯燥无趣,可是我们能不能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情绪感受呢?可能很多时候都不被允许。
如果能得到父母倾听的孩子,也许在幼年会常常哭泣和发脾气,看上去真的不那么乖巧,可这些都属于消除紧张与困惑情绪的非常自然的过程。但是,往往我们不允许孩子哭,就会阻碍这种情绪的表达,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困惑。孩子的恐惧和悲伤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充分地袒露并甩掉它们,就能重新回复他那有爱心的、自信的、与人合作的本性。
我们一向认为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应该想办法哄住孩子,不应该任由孩子哭下去。心理学却告诉我,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
那怎么面对孩子的情绪呢?一起来分享一个案例。
有一次我送孩子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刚入园的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大闹不止。一个老师搂着男孩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边拍着他后背边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我们来做点什么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
一边说着,老师一边慢慢领着男孩往屋里走,孩子这时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写信,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① 认可孩子的感觉和情绪 ②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 ③ 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 ④ 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情绪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看到他,接纳他,看他要告诉我什么。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而是用来觉察的。然而,我们成年人,为什么心中有那么多的垃圾、戾气和无名邪火呢?
很简单没有哭够啊。因为哭是不好的,不被允许哭,所以,没有哭够;因为哭是不好的,不被允许哭,渐渐也就不敢哭了,所以,永远哭不够;因为哭是不好的,不被允许哭,也就不敢哭,渐渐也就不会哭了,所以,不可能哭够。孩子是哭不坏的,会哭的生命,才是健康的生命啊,越哭越健康。不让哭,不敢哭,不会哭,孩子就这样渐渐长坏了。这样长大的孩子,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内心感受,还会影响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负面情绪。
鼎点娱乐儿童创意绘画加盟中心解析,与孩子相处时,要拿出包容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情绪。怎样接纳,怎样包容?当孩子哭泣、愤怒、伤心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就像案例中的老师,认可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老师是怎么做的呢?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边拍着他后背边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和妈妈分离,孩子很伤心很难过,这些都是接纳和允许,但往往,有些家长朋友就会特别严厉地训斥孩子,有什么可哭,没完没了的烦不烦?闭上嘴!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启发孩子解决问题,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做点什么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一边说着,老师一边慢慢领着男孩往屋里走,孩子这时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写信,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要觉得,我们比孩子高明多少,比孩子聪明多少,要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困惑也是在家庭中,我们带给孩子情绪的变化和波动,这是每个家庭都会存在的,不需要自责,只是内省,我们还需要去成长的部分——正所谓“成功并不定于成熟,长大并不等于长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如果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倾听呵护孩子的感受,也是帮助我们自己觉察、感悟人生的智慧,所以,我一直很欣赏这句话——静能生慧,善以修德!
情绪在学习中的作用 1、积极情绪的力量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arbara Fredrickson 提出了积极情绪可能会有不同影响的理论基础。积极情绪会拓宽我们的注意,帮助我们更多地感知环境,提升学习效果。众多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已经表明,与消极情绪甚至中性情感相比,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更加有创造力,并且会更多地注意复杂图片的整体特点。(“中性情感”的例子:应付着学,看上去在学习看书,可能思路已经跑到九霄云外、动画片或者别的事情上了。)
2、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够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带着积极的感受来看待学习这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往往,我们容易忽略这一点,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就得批评,而我们没有看到孩子没有好好学习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完全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这也是我们前面分享的,孩子的恐惧和悲伤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充分地袒露并甩掉它们,就能重新回复他那有爱心的、自信的、与人合作的本性。
3、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当孩子出现这些学习上的小问题时,我们通常是怎样与孩子互动的呢?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不能认真听讲;或者,我们真的看到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东瞅瞅西看看?是不是有不少家长朋友会说,你看看你,玩具收起来,不准玩儿,脑子里想什么呢?给孩子一通严厉的批评,看上去孩子是在学习写作业,可事实上注意力完全没有在学习上,为什么会这样?情绪的产生也伴随着强烈的记忆过程,如果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我们回到家里也是仍然用这种态度和孩子对话,那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孩子的情绪记忆是什么呢?孩子的学习体验又是什么呢?训斥,指责、甚至是打骂,我就是不好,我就是笨,你们都训我,我就是不想学习。
案例:一个家长说,我孩子上一年级,做什么都慢!写作业也慢,看书也慢,什么都磨蹭!——我问家长是做任何事情都磨蹭吗?家长说也不是的,在学校打扫卫生很快,我问道,孩子问什么会这样呢?老师说谁打扫得快,给谁小红花!孩子为什么写作业慢?除了孩子本身的个性特点就是比较慢,比较仔细,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孩子外,我们能总结出,孩子想要什么吗?——鼓励、肯定、支持、理解,对吗?也许孩子在学习方面确实不那么优秀和突出,但孩子一定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如果我们就是紧盯着孩子没有做好的那8分,而没有看看孩子做好的那2分,那么,我们的教育带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强制、斥责、恐吓,因为我们给孩子营造的氛围就是——无论我怎么做都达不到你的要求,而这个要求不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是巨大而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久而久之,孩子在反抗,也会厌学。所谓厌学,往往,孩子厌烦的不是学习本身,厌烦的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 3 如何理解倾听孩子的内心?
1、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有条件地接纳孩子的行为。案例:一个7岁的女孩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玩各种娃娃,家长很头疼,没有办法,在咨询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家庭情况,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每次回家买一堆玩具补偿孩子,妈妈觉得爸爸买得玩具质量很差,就给孩子买高品质的玩具。我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回答是,要充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心理营养,孩子需要什么都得买。
那么,孩子的心理营养到底是什么呢?给孩子无条件地买玩具,爸爸妈妈比着买,看谁买得品质好,这里面深层次的心理机制,是因为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呢?还是满足我们家长对孩子缺少陪伴的自我安慰?也或者是伴侣关系中对另一半的否定?就像上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写作业很慢,但是打扫卫生却很快,我们有没有对照着这样的情况来看看我们的孩子,有类似情况发生时,我们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呢?爱和理解、支持、鼓励和肯定!如何通过这些细小的例子在生活中强化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关系?当孩子的问题出现时,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 孩子经历过什么? ② 他想表达什么? ③ 我向孩子传达了什么信息? ④ 我为什么要对孩子说这些话? ⑤ 我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有冲突吗? ⑥ 对我来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⑦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百米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会给孩子和家长自己无比的压力,所以,请家长朋友们或者老师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多动症”的标签,往往多动的孩子也折射出家庭的混乱和无序。育儿即育己,养育孩子首先修炼的是自己的内心!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看待孩子呈现的问题,是不是有耐心去反思我们带给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的伍新春教授在2013年学前教育组织大会上倡议——“每天全身心地陪伴孩子15分钟”:在这短短的15分钟里,请你心无旁骛、没有跑神、不想工作,不想压力,而你所要做的,只是和孩子一起讲故事,演故事,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和孩子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美丽的花朵、小草树木,在这短短的15分钟里,不要对孩子加以评判,不需要指责、轻视、打击、打断;只是单纯欣赏、专注幸福地静静聆听孩子诉说。
2、给负能量一个表达的机会正因为人们逃避负能量的危险,人类才得以好好生活,代代延续,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求生本能和保护机制。但我发现我们现在的社会似乎有一种趋势:越来越提倡正能量,逃避负能量。面对负能量,如果没有梳理和表达,那它只不过是被隐藏和压抑了。当人们不被允许去表达负面的感受,只能表达正面的感受,那些负面的情绪都被否认、逃避和隔离时,人们就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面对痛苦难过的人最好的方法不是说: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能够提供倾听,并给予深切的理解。我们需要给负面情绪一个合理表达的机会。
面对他人负面的情绪时,不要盲目乐观,不要一味灌鸡汤,也不要质疑、劝诫和评论他的感受,这只会让他感觉更糟糕。分享一个美丽的故事—— 熊的好朋友小鸟死了,他很伤心,把小鸟装在自己做的小盒子里随身携带。可是大家看到他的盒子都劝他忘记小鸟。不被人理解的熊一个人躲在家里,不再出门。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熊走出了家门,遇到了也带着一个盒子的山猫。两个人进行了一次交换,让对方看看自己的盒子。当山猫看到小鸟时,对熊说:你和这只小鸟一定是好朋友吧?
小鸟死了,你一定很难过吧?然后打开自己的琴盒,用小提琴为熊和小鸟演奏了一首曲子。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熊想起自己和小鸟过去的事情,沉浸在他和小鸟的美好的回忆中……因为山猫理解熊内心的痛苦,接纳他因为好朋友去世而一直悲伤的样子,并用自己的音乐纪念两人的友情,让熊感受到爱,于是他内心的悲伤才开始治愈,真正与小鸟进行了告别,学会自己更坚强更快乐地生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正面的情绪,也会有负面的情绪,坏的情绪和感受是避无可避的。如果我们的朋友正在遭遇失恋、离婚、患病、亲人离世等生命不能承受之痛时,我们若真心爱他,不要让他去忘记,不要劝告和说服,更不必催他赶快好起来,我们可以像山猫一样给予朋友接纳、理解和陪伴。
这是最好的安慰和爱。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只是说:好,我听你说。给生活中负面感受一个出口,给身边亲爱的人表达负面感受的机会,给他们一个陪伴、倾听、接受、包容的机会,最终一切真的会好起来。那么,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如何营造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我们一起聆听一段小诗,这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带给我们的怎样的启示?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和你一起参与而不强求你,离开你亦无须言歉疚,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那么我俩的相处就是真诚的,并且能彼此滋养。 4 总结:影响孩子学习的心理因素最后,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大家总结一下影响孩子学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外在表现时,请用平和的状态来分析,当我们能和自己的情绪相处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会有很多。也许孩子的学业成绩不佳,的确有各种能力上的不足,而这些能力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改善的。例如,感觉统合的训练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这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所有原因。我们在上面的内容中提供了一些案例分析,情绪不佳是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很重要、但却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原因。(2)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学业不佳,没有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孩子本身承担的学业压力之外,还有我们对待孩子的情绪。不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甚至爸爸妈妈之间的冷暴力或者相互攻击,都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负担。
所以,就像在上面的案例中,爸爸妈妈认为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就是孩子的心理营养,其实是一种误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爸爸妈妈真诚的关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是身心健康的源泉!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育儿即育己,成长的道路上,孩子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启示和幸福,静能生慧,善以修德,长长的路慢慢走!
问答Q&A
Q:有时候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该怎么表达自己呢?
A:所有孩子呈现的问题都有一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如果说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建议家长要试着去培养孩子的自制力。10岁以上的孩子,要让他有学习的自主性,但是这个自主性往往在3到6岁这个阶段就要培养的。还有一个经常让我们忽视的原因就是亲子关系。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得不够好,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就会相放弃。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和孩子发生冲突,这种情绪记忆会带给孩子不良的体验,特别让他心里难受。需要调整的是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父母要首先和自己的情绪相处,要梳理一下哪几件事可能触动我们的情绪按钮。
Q:孩子本来很爱学习,成绩优秀,但自从失去了第一的位置,对学习就有抵触情绪,怎么办?
A:孩子没有得第一,家长是怎么对待这件事的?平常是不是总会说“孩子你要做得怎样怎样好,妈妈才会给你更好的奖励”呀?孩子对学习抵触,是不是我们的家庭环境当中只关注到了学习这一点,而没有让孩子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第三个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有的孩子个性的确很强,我们没有对他有很高的要求,孩子自己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这样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Q:外界的吸引让孩子忘记应完成的事,如电视和上网聊天,最后孩子和大人情绪都不好,该怎么引导?
A: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去思考“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想怎样发展我自己”,比如说他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可以让他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Q:时间表无法按计划施行,孩子玩了半小时,根本不想回来,后面的计划全部推倒了,怎么办?
A:估计孩子的年龄不会超过10岁,可能还在上小学。孩子在12岁之前,的确需要父母帮忙,我们要帮孩子做一个彻底的梳理,特别想做的,不能放弃的,那我们就让孩子坚持做下去,如果是可上可不上的,不妨大胆地放一放,让孩子找到他自己。其实在这里面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家长的冲突,为什么要塞给他们这么多的东西?要让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我们的,如果没有让他从小去做梳理,逐渐具备安排的能力,那么你得永远跟着他,你比他还要累。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金茂广场3号楼12层鼎点娱乐
加盟热线:400-002-1103
预约报课:010-6379-8108
邮箱:
info@smart-art.com.cn
鼎点娱乐官方微信